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再次组织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报名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5-05 08:33:55 作者:   来源:    阅读:


根据学校新增招生计划以及学院实际情况,学院再次组织公开报名和考核,招生专业及导师情况如下。考生在报考前,务必和导师取得联系,以确定报考专业或导师是否有招生计划。

一、招生专业及导师

序号

招生专业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导师

招生人数

备注

1

0818Z4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1、地下水资源评价、模拟与管理


林学钰


2

学术型

2

085700

资源与环境

1、环境生物技术

2、环境污染生物防治与生态技术

3、环境与新能源材料、装备

任何军

郭平

邹东雷

3

专业型


二、考生申请条件

(一)基本要求

符合《吉林大学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的报考要求。

(二)外语水平要求,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1、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及以上。

2、托福(TOEFL)考试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

3、雅思(IELTS)考试成绩达到6分及以上。

4、GRE成绩达到300分及以上(新)。

5、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

6、WSK(PETS-5)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

7、通过俄语专业四级考试或全国大学俄语四级(CRT4)或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ТРКИ的B1及以上。

8、通过日语专业四级考试或全国大学日语四级(CJT4)或日语能力测试(JLPT)N2及以上。

9、在英语、日语、俄语国家或地区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10、在国外有1年以上(含1年)全日制学习经历(报考英语、日语、俄语语种为当地主要日用语言和授课语言)的人员,该部分人员需提供学习经历的证明和成绩单。

三、考生报名

(一)网上报名

“申请考核制”方式报考我院的考生须登陆吉林大学招生网进行网上报名(网址http://zsb.jlu.edu.cn/),网上交纳报名费人民币200元,报名费一经缴纳,均不办理退还。网报时间截止前未成功交纳报名费的视为报名信息无效。网上报名和缴费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5月13日。

(二)提交材料

考生须于2022年5月13日前,将申请材料电子版发至邮箱hjxjx@jlu.edu.cn或者微信,微信号:13664430744。所有申请材料均须按序排列,形成1个PDF文件,文件命名格式:报考导师姓名+考生姓名。考生提交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如有伪造,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报名、考核、录取资格。申请材料均不予退还。

1、《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报名信息简表》一份(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报名系统下载并打印,“本人自述”栏及承诺人签名均由考生本人手写)。

2、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专家推荐书”。

3、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的研究计划,要求3000字左右。

4、考生(含军人)本人居民身份证件复印件。

5、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6、已获硕士学位人员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 研究生证复印件或所在学校研究生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在学证明)。

7、在国内获得硕士学位者,须提交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http://www.cdgdc.edu.cn/)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复印件。

8、在 国 ( 境 ) 外 获 得 硕 士 学 位 者 , 须 提 交 由 教 育 部 留 学 服 务 中 心 (http://www.cscse.edu.cn/publish/portal0/)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复印件。

9、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10、获奖证书、发表论文、获得授权专利及其它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11、研究生阶段成绩单。由考生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 非应届毕业生可由考生档案所在人事部门或毕业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

12、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硕士论文概要)。

四、考核选拔

具体考核窗体底端

具体考核时间另行通知。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

                                                                                      2022年5月5日    


关闭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2519号 电话:0431-88502606 传真:0431-88502606 邮箱:cer@jlu.edu.cn

Copyright © 1996-2020 |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