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 (642033)实验教学大纲
01.教学单位名称: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系
02.实验中心名称: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03.课程名称:物理性污染控制
04.课程代码:642033
05.课程类别:专业课
06.课程性质:限选
07.课程学时:32学时,实验12学时(课内4学时,课外8学时)
08.课程学分:2
09.面向专业: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系
10.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
教学任务:理解典型物理性污染指标的仪器测量原理;熟悉仪器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掌握典型物理性污染的监测规范和结合环境标准进行评估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的: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通过实验和实践过程研究和评估物理性污染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性污染学习的兴趣,为以后从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工作奠定实践基础。
教学要求:强调实验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验前要明确目的和问题,查找解决问题涉及的规范和标准,确定实验过程和评估方法。
11.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
了解声级计的结构和特点,熟悉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学会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规范进行测量的程序和方法及数据自动或手工处理的方式或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噪声源声级强度,计算噪声源的等效声级和统计声级并对比国家标准进行污染评价,对噪声进行频谱分析,进而总结噪声源的频谱特性,为噪声治理打基础。
了解振动测试仪器的结构和特点,熟悉振动测试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依据国家标准及规范进行振动测量的程序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掌握机器振动及环境振动测量过程及数据处理及评估方法。
了解电离辐射测定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学会基本的辐射测量方法及测定程序,达到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执法和污染治理等所要求的依法检测放射性的基本实验技能。学会射频和工频场辐射测量方法和程序,能对生活环境中的常见场源如手机基站、手机、电视、电脑、显示器、微波炉、高压输电线路及医疗理疗设备等进行基本的应用性研究并提交研究报告。
12.开设实验项目
开设实验项目一览表
实验项目编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类型
|
实验性质
|
实验学时
|
每组人数
|
首次开出年月
|
64203301
|
噪声测定实验
|
综合性
|
必做
|
6(课内2课外4)
|
3
|
201308
|
64203302
|
振动测定实验
|
综合性
|
必做
|
5(课内1课外4)
|
3
|
201308
|
64203303
|
放射性检测
|
验证性
|
必做
|
1
|
3
|
201308
|
64203304
|
射频电磁辐射测量
|
研究性
|
选作
|
课外自选
|
≤6
|
201506
|
64203305
|
工频电磁辐射测量
|
研究性
|
选作
|
课外自选
|
≤6
|
201506
|
13.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或主要参考资料
1.指导书:孙文田,《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校内自编讲义,2013;
2.参考资料:马大猷主编,《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4.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实验前提交预习报告,研究性实验提交实验研究目的、方法及步骤和安排。每次实验成绩以100分计,预习占30分,实验报告评定满分70分。各次必选实验成绩进行算数平均,算数平均值为本门课程的实验成绩,实验成绩计入本门课程的总成绩中,占本门课总成绩的30%。实验不得无故缺席,缺席者必须补做;最终实验成绩不合格者,需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报告撰写存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考核并提交相应材料,考核仍不能通过者,本门课程按不及格处理。
成绩评定标准:
(1)预习部分(30分):态度端正,实验目的明确,积极让老师检查预习情况并签字10分;掌握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能正确运用相关的监测规范10分;实验思路清楚,实验方法及步骤安排合理,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10分。
(2)实验报告(70分):能正确应用标准及规范进行实验活动30分;数据处理及分析30分;结论分析及建议10分。
选作实验项目:每次实验成绩评定标准同上,然后把成绩折合成5分制(取整),此成绩作为给学生的奖励分数直接计入到课程总成绩中,计入后课程总成绩若超过100分,则按100分计。
额外扣分:在以上成绩评定基础上,使用仪器者由于人为的非客观原因,造成仪器轻微损伤,对其实验成绩实行10~30分的扣分处理;造成仪器严重损伤,其实验成绩按0分计,并追究责任。
15.执笔人
孙文田,副教授。
16.制定日期
20131018。
17.审核人
刘娜,教授。
18.审核日期
20131120。
19.学院审定程序说明
已通过教学委员会审议
20.学院审定日期
20131021
物理性污染控制 (642033)实验教学项目卡
项目卡1
No
|
字段名
|
填写内容
|
1
|
课程名称
|
物理性污染控制
|
2
|
课程编号
|
642033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噪声测定实验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3301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3
|
7
|
计划学时数
|
6(课内2+课外4)
|
8
|
实验性质
|
必做
|
9
|
实验目的
|
掌握规范的噪声测定程序和评价方法,学会对噪声源进行频谱分析
|
10
|
实验内容
|
课内2学时:了解声级计的结构和特点,熟悉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学会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规范进行测量的程序和方法及数据自动或手工处理的方式或方法。
课外4学时综合性实验:机械设备或交通等噪声的测定和评价。可选地点包括校内的供水泵房、通风设备间、动力设备间等位置,校园外交通干道、小区,认识实习参观工厂中的风机房、泵房等。
|
11
|
实验原理
|
基于等效声级或统计声级的噪声测定和评价
频谱分析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AWA6228多功能声级计10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
|
15
|
实验套数
|
10
|
16
|
开出时间
|
201308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142702
|
21
|
实验地名称
|
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室
|
22
|
实验地编号
|
前卫北区理化楼134室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南孚电池40节,20m公牛插排1个,窄带打印纸10卷,A4纸1小包,硒鼓1个(与振动等实验共用)
|
24
|
一次性材料
|
22元
|
25
|
面向专业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工各专业(开设全校公选课时)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孙文田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刘娜
|
项目卡2
No
|
字段名
|
填写内容
|
1
|
课程名称
|
物理性污染控制
|
2
|
课程编号
|
6420331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振动测定实验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3302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3
|
7
|
计划学时数
|
5(课内1+课外4)
|
8
|
实验性质
|
必做
|
9
|
实验目的
|
掌握振动测量标准规范及振动评估方法。
|
10
|
实验内容
|
课内1学时:了解振动测试仪器的结构和特点,熟悉振动测试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依据国家标准及规范进行振动测量的程序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
课外4学时综合性实验:机器振动及环境振动测量评价。选择有空压机、制冷压缩机、通风机或其它有振动的地点,也可结合认识实习到工厂做。
|
11
|
实验原理
|
振动源振动强度分析、频谱分析及环境振动评价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AWA6291实时信号分析仪10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
|
15
|
实验套数
|
10
|
16
|
开出时间
|
201308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142702
|
21
|
实验地名称
|
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室
|
22
|
实验地编号
|
前卫北区理化楼134室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南孚电池60节,10m公牛插排1个,窄带打印纸10卷,A4纸1小包,硒鼓(已在项目卡1中提出,分摊计价)
|
24
|
一次性材料
|
25元
|
25
|
面向专业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工各专业(开设全校公选课时)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孙文田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刘娜
|
项目卡3
No
|
字段名
|
填写内容
|
1
|
课程名称
|
物理性污染控制
|
2
|
课程编号
|
642033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放射性检测实验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3303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3
|
7
|
计划学时数
|
1(课内1)
|
8
|
实验性质
|
必做
|
9
|
实验目的
|
掌握放射性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定程序。
|
10
|
实验内容
|
学习电离辐射测定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熟悉X、γ射线剂量率监测方法、放射性表面α、β污染的检测及氡气检测程序和方法。
了解个人剂量仪对于从事电离辐射工作人员的防护作用及使用方法。
|
11
|
实验原理
|
辐射剂量检测方法和标准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剂量率监测仪3台,表面污染测量仪2台,氡检测仪1台,个人剂量仪5台
|
15
|
实验套数
|
10(共计)
|
16
|
开出时间
|
201408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142702
|
21
|
实验地名称
|
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室
|
22
|
实验地编号
|
前卫北区理化楼134室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南孚5号电池30节,5m公牛插排
|
24
|
一次性材料
|
15元
|
25
|
面向专业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工各专业(开设全校公选课时)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孙文田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刘娜
|
项目卡4
No
|
字段名
|
填写内容
|
1
|
课程名称
|
物理性污染控制
|
2
|
课程编号
|
642033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射频电磁辐射测量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3304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6
|
7
|
计划学时数
|
课外学时不低于3学时,学生在实验研究方案中安排
|
8
|
实验性质
|
选做
|
9
|
实验目的
|
学会射频场指标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定程序,能够进行射频场污染源的测量研究。
|
10
|
实验内容
|
学习射频场强测试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可结合手机基站、手机、电脑、显示器、微波炉、医疗理疗设备等常用生活用具进行射频场测量及污染研究。
要求实验研究方案经教师批准后施行。
|
11
|
实验原理
|
射频辐射传播机理及电磁辐射测量规范及标准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射频电磁辐射仪2台,打印机1台
|
15
|
实验套数
|
2
|
16
|
开出时间
|
201408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142702
|
21
|
实验地名称
|
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室
|
22
|
实验地编号
|
前卫北区理化楼134室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镍氢可充电电池8节,充电器
|
24
|
一次性材料
|
30元
|
25
|
面向专业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工各专业(开设全校公选课时)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孙文田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刘娜
|
项目卡5
No
|
字段名
|
填写内容
|
1
|
课程名称
|
物理性污染控制
|
2
|
课程编号
|
642033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工频电磁辐射测量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3305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6
|
7
|
计划学时数
|
课外学时不低于3学时,学生在实验研究方案中安排
|
8
|
实验性质
|
选做
|
9
|
实验目的
|
学会工频场强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定程序,能够进行工频场污染源的测量研究。
|
10
|
实验内容
|
学习工频场强测试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可结合市内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居民楼、输配电站外围、强电变压器等地点进行工频场测量及污染研究。
要求实验研究方案经教师批准后施行。
|
11
|
实验原理
|
工频辐射场强分布及电磁辐射测量规范及标准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工频场强分析仪2台
|
15
|
实验套数
|
2
|
16
|
开出时间
|
201408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142702
|
21
|
实验地名称
|
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室
|
22
|
实验地编号
|
前卫北区理化楼134室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9V电池8节
|
24
|
一次性材料
|
20元
|
25
|
面向专业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工各专业(开设全校公选课时)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孙文田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刘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