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文地质学(642023)实验教学大纲
01.教学单位名称: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系
02.实验中心名称: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03.课程名称: 环境水文地质学
04.课程代码:642023
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06.课程性质:必修
07.课程学时:40学时,其中课内实验8学时,课外10学时
08.课程学分:2.5
09.面向专业: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系
10.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验证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实际流速、渗透流速、渗透系数、阻滞因子、水化学迁移率的概念、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规律。为他们将来从事地下水污染修复方面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11.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
通过污染质渗透土柱试验学会测定渗透流速、阻滞因子、水化学迁移率的基本方法,掌握测定方法的技术要点,解释地下水运动规律和分析比较污染质迁移特征;通过渗流槽试验学会设计污染质渗流试验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数据整理分析方法,掌握正确分析地下流场与污染质迁移的关系,污染质迁移转化规律的分析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开设实验项目
三项目均为综合必做项目,每组5人。
开设实验项目一览表
实验项目编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类型
|
实验性质
|
实验学时
|
每组人数
|
首次开出年月
|
64202301
|
污染质的水化学迁移率测定
|
综合性
|
必做
|
4
|
5
|
200808
|
64202302
|
污染质在含水层的迁移特征试验
|
综合性
|
必做
|
4
|
5
|
200808
|
64202303
|
地下水流场及水质观测实验
|
综合性
|
必做
|
10
|
5
|
200808
|
13.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或主要参考资料
《环境水文地质学实验》,洪梅,李绪谦,蒋惠忠等2013年编制。
14.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1)实验成绩占本课程绩比例,10%;
(2)评定方法:每次实验报告按百分制,最后按平均分合成。
15.执笔人
洪梅教授
16.制定日期
20131015
17.审核人
董军教授
18.审核日期
20131015
19.学院审定程序说明
已通过教学委员会审议。
20.学院审定日期
20131021
环境水文地质学(642023)实验教学项目卡
项目卡1
No
|
字段名
|
填写内容
|
1
|
课程名称
|
环境水文地质学
|
2
|
课程编号
|
642023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污染质的水化学迁移率测定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2301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5
|
7
|
计划学时数
|
4
|
8
|
实验性质
|
必做
|
9
|
实验目的
|
通过试验理解和掌握达西定律的定义和理论内涵、适用条件,污染质随地下水流迁移的特征及相关参数渗透系数、阻滞因子、水化学迁移率的测定技术方法及变化规律。
|
10
|
实验内容
|
测定渗透系数、阻滞因子和水化学迁移率
|
11
|
实验原理
|
通过达西定律测定渗透系数,通过吸附作用、弥散作用原理确定阻滞因子及水化学迁移率。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有机玻璃柱(水流渗透仪),蠕动泵,秒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
|
15
|
实验套数
|
8
|
16
|
开出时间
|
200808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系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142702
|
21
|
实验地名称
|
|
22
|
实验地编号
|
李四光楼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氯化钙、硝酸镉、硝酸银、N,N-二乙基-1,4-苯二胺,镉粉、硝酸、硫酸等
|
24
|
一次性材料
|
90
|
25
|
面向专业
|
环境工程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洪梅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董军
|
项目卡2
No
|
字段名
|
填写内容
|
1
|
课程名称
|
环境水文地质学
|
2
|
课程编号
|
642023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污染质在含水层的迁移特征试验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2302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5
|
7
|
计划学时数
|
4
|
8
|
实验性质
|
必做
|
9
|
实验目的
|
通过渗流槽试验使学生掌握流场特征,依据溶液中Cl-、Ca2+、Cd2+、Na+、pH、Eh等的分析值,分析污染质迁移过程及迁移转化规律。
|
10
|
实验内容
|
通过测定含水层中不位置污染物的浓度,确定污染范围。
|
11
|
实验原理
|
污染物进入地下环境中,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均会发生迁移,迁移特征随介质特征、水质速度、污染物性质而改变。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有机玻璃渗流槽、蠕动泵、秒表、电子天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H计、ORP仪、电导率仪
|
15
|
实验套数
|
8
|
16
|
开出时间
|
200405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系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142702
|
21
|
实验地名称
|
|
22
|
实验地编号
|
李四光楼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氯化钠、氯化钙、硝酸镉、硝酸银、镉粉、硝酸、硫酸等
|
24
|
一次性材料
|
180
|
25
|
面向专业
|
环境工程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洪梅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董军
|
项目卡3
No
|
字段名
|
填写内容
|
1
|
课程名称
|
环境水文地质学
|
2
|
课程编号
|
642023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地下水流场及水质观测实验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2303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5
|
7
|
计划学时数
|
10
|
8
|
实验性质
|
必做
|
9
|
实验目的
|
通过野外实际实验场地的调查,掌握地下水等水位线的绘制方法,掌握进行地下水质调查的方法,野外测定地下水流速、水位及水质的方法,提高野外工作能力。
|
10
|
实验内容
|
分析流场特征,水质特征,绘制等水位线。
|
11
|
实验原理
|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地下水采样器,水位测量仪,pH计,ORP仪,分光光度计,GPS定位仪
|
15
|
实验套数
|
8
|
16
|
开出时间
|
200808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系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142702
|
21
|
实验地名称
|
|
22
|
实验地编号
|
李四光楼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酚、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钾、硫酸钙、碳酸钙、氨水、硫酸银、苯酚、氯化钾、硝基铁氰化钠、次氯酸钠、酒石酸钾钠、EDTA二钠盐、硫酸铵等
|
24
|
一次性材料
|
220
|
25
|
面向专业
|
环境工程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洪梅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董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