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动态 - 正文
共建实践教学课程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秭归野外实习记
发布日期:2023-07-27 17:50:19 作者:   来源:    阅读:

一 引言

为了加强优质野外实习资源开发、增强校际合作,以及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选派8位三年级本科学生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实习基地参加野外实践教学。该项校际实践教学交流活动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负责的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地质方向)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开展。该虚拟教研室牵头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成员单位由河海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组成。该虚拟教研室属于全国性的专业建设类教研室,以共建、共享和教学研究为核心,围绕专业建设、专业改革和地质环境与健康方向课程体系开展教学研讨。

629日晚,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2020级水文与水资源专业8位同学和领队李鸿雁老师一同踏上前往武汉的火车,他们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三年级本科生开展为期4周的联合野外实习,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研基地以分组插班的方式,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生共同围绕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学等内容开展野外实习。

                                                              实习基地的欢迎标语

                                                          三峡大坝坝顶合影

    来到湖北宜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研基地,同学们与地大师生们展开密切交流,在小组成员间精诚合作;置身于秭归的群山云海间,驻足在长江的鲸波阔水旁;攀登链子危崖追思屈原遗事,俯瞰三峡大坝披览水利历程;野外实习,活用专业知识,领略地学精神;独立填图,制定完善计划,体验实际生产。至728日答辩完成,本次联合实习圆满结束,大家都体验甚佳,收获良多。

和地大师生在一起

链子崖美景

长江西陵峡段


二 实习内容与成果

实习自202372日至729日共4周,实习内容分为两周的野外路线教学实习,1周独立填图和1周的报告编写与答辩。

前两周野外路线共12条路线,在两个实习基地分别展开,路线规划合理,内容全面,现象典型,囊括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等方面的内容,还前往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枢纽——三峡工程进行参观学习。

具体路线与教学内容

1

基础地质

黄陵岩体-水井沱组地层:岩性特征及其水工环意义

2

石牌组-娄山关组地层:岩性特征及其水工环意义

3

水文地质

泗溪鱼泉洞-迷宫泉:岩溶水文地质现象

4

高家溪岩溶+危岩体:岩溶水文地质现象、地质灾害

5

环境地质

张家冲小流域水土流失观测站、面源污染成因及治理

6

水文地质

仙女山断裂、岩溶泉: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

7

工程地质

巴东:地质灾害

8

巴东试验场:地质灾害监测

9

环境地质

月亮包金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0

工程地质

链子崖危岩体:地质灾害

11

生态地质

消落带-夔龙山生态地质调查

12

水文水利

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参观学习

通过前期野外路线对典型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生态地质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加深了同学们对地下水、地表水与生态、地质等专业知识的认识。

第三周的独立填图工作则是根据不同小组分配不同区域,根据自主调研、遥感资料分析,结合任务与目标独立设计调查计划与工作方案,并集中进行答辩。答辩后经过修改讨论开始独立路线工作,自主安排每日工作,独立调查,并在第4周利用野外获得资料及已有各类资料,完成对研究区的水质调查、环境地质等问题的调查报告及相应附图、附表,728日进行了答辩,提交电子与纸质的实习报告。通过独立工作对某地区不同地质条件开展不同系统工作,有助于同学们系统掌握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的野外调查工作所需基本技能及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认识与了解。同时,也锻炼了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工作精神与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

三 学生感言

经过4周的野外实习,同学们都有许多感受和体会。

刘盛哲:通过这次联合实习,我对本专业的生产、工作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亲身参与了实地考察与调研。我们在实地中认识到,地质环境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只有全面了解地质背景,才能更好地进行水文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只有串联各个地理环境要素,才能综合评估工程可行性等诸多问题。独立填图是我们实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认为最有收获的部分。我们学习了对一个地区进行调查的基本流程,所需要采集的数据,所需要得出的结论,布置路线、展开调查的方法。总的来说,这次联合实习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了解一个全新的实习模式,开阔视野,了解了不同于北方地质情况的南方系统,还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ArcGIS软件的使用进行了学习,收获还是很多的。

严新月:经历为期28天、考察12条野外路线、完成独立工作、编写实习报告的专业实习终于告一段落。通过本次在秭归实习基地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的老师同学们进行联合实习,既让我学会将野外实践与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以便处理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复杂水文地质问题;也让我更全面了解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与要求,培养自己认真踏实的学习精神、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精益求精的团队精神;还让我感受到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伟大,也深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是每位地质人的追求和向往。同时,我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仍有不足,如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导致对不同地层划分出现问题;作图仍不熟练;对野外工作还有畏难心理等。本次实习过程中,感谢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与鼓励,感谢组员给我的配合与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能通过不断加深认识,进行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弥补不足,也希望能有更多实践机会,精进学业水平。

陈庆:很荣幸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实习基地实习,在此我分享我在这一个月的学习和生活上的感受。学习上,实习基地提供了许多与我的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例如野外实地考察和参观实验场所。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我得以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自己的技能水平。生活上,实习基地的环境非常良好。宿舍环境优越,食堂美食丰富,基地内设施一应俱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效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在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彼此在学术方面上的差异性,通过进一步交流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知识贯通,更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弥足珍贵的友谊,让实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曲俊富:本次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到野外工作实习,也见识到了南方地区岩溶水和北方地区孔隙水之间的区别,使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野外地质实习的实际要求与野外经验,以及独立工作的方法与过程,把知识与野外实践联系到一起,通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了解和掌握了在野外的工作程序,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水文地质工作者,也培养了自己在野外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最后的行云流水,默契度也在一天一天的提高,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认识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在这次的实习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有些时候没办法把在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野外,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牢固,导致在野外无法肯定准确的描述出地质现象,见到的部分露头分析不出成分等,所以今后要多加练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多学习新的知识,观察各个地方不同的地质现象,使自己的地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曹寓翕: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地大的地学精神与地学氛围,在综合楼的自习教室旁,右侧是各种类别的地质图,左侧是各个地质领域的院士,户外的台阶上,刻着各个年代的地层,这种随处可见的地学符号,凝聚成一种地学人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造就了老师生活中的质朴真诚,学术上的求真严谨,也造就了学生生活中热情友善,学术上认真踏实,让我爱上了这个地质学府,由衷地希望吉大与地大能够越来越好,吉大与地大的友谊能越来越好,我们一起努力,让我国的地质越来越强。

罗健毓: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实习后,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地大老师与同学。他们的地学基础至深,不管是室内整理亦或是野外工作,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比如说秉持的“大部分工作室内完成”,让我理解了地质并不是只闷头跑野外,清晰的工作认识与方向才是最重要的。地大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很欢迎我们的到来,存疑的地方总是很乐意去为我们解答,从他们身上能看到对地质的热爱和专业性,很幸运能与他们共同完成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陈嘉杰:在为期4周的实习生活中,我真切感受到地大师生们的热情,老师们积极了解并耐心解决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遇到的各类问题;同学们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学习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课余生活中一起娱乐切磋,生活氛围舒适,师生其乐融融。基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教学设施完善,配备会议室、自习室、阶梯教室、食堂、便利店、运动场等,能够很好满足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日常需求。

陈志程:秭归的实习给我的初印象便是具有亲切的特色。秭归的实习内容展现了地质人的基因,在地质的基础上,扩展、交叉解决水文问题、环境问题。实习期间我对以前所学习了解的地质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并尝试着独立应用,良好地培养了我的独立工作能力。此外,实习期间我大量地使用了地质工作者的“新三样”(无人机、便携式电化学分析仪、GPS)以及使用了ArcGIS等实用软件。时代总是在前进的,了解、掌握新设备、新技能对于我们日后的学习、工作有着重大意义。我认为在实习中学习到的这些新事物是为未来的我最好的积累。

四 结语

本次联合实习不仅是我们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学子们的一次重要成长经历,更在两校之间铸就了一道坚实的友谊纽带。在这片秭归的青山云海中,我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相遇与交融,为未来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林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两所具有深厚地学底蕴的高校,一直以来就保持着良好的学术交流与校际友谊。这次实习不仅是一次本科生的合作,更是对两校之间良好友谊的延续与继承,是校际合作新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这次实习,我们看到了两校之间具有的共同点和互补之处。我们期待未来,两校能够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加深两校的友谊,共同推动水文与水资源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携手共进,再创辉煌。

愿两校的友谊如同那湖山相依,永恒不渝,书写出全新的华章!



关闭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2519号 电话:0431-88502606 传真:0431-88502606 邮箱:cer@jlu.edu.cn

Copyright © 1996-2020 |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