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信息 - 正文
与优秀同行|方田教育2024校园招聘
发布日期:2024-03-01 20:07:03 作者:刘志强   来源:    阅读:

招聘时间:2024-03-04 18:30-20:30

招聘地点:朝阳-水工楼-410

招聘计划:20人(研究生5人,本科生15人)


单位性质:民营企业

单位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

单位行业:教育

单位规模:300-499人


与优秀同行 | 方田教育2024届校园招聘简章

关于方田

 方田教育于2014年创立,致力于中小学学生全面成长综合性教育。目前拥有素质教育、体育健康教育、国际学科教育、软件研发、电商直播图书出版等多个业务板块。

   现有5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26岁。学生规模在10年内实现了每年100人次至每年12万人次的增长。现有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中国香港新加坡六所分校。已经帮助近40万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希望用科技改变学习,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方田荣誉】

2017年“年度影响力教育品牌”[获得此殊荣的最年轻教育机构]

2018年 民办教育风云榜“年度民办教育影响力单位”

2019年 全国竞争力十强教育培训品牌

2020年 合肥好口碑课辅培训品牌

2020年 年度“最佳雇主奖”

2022年 腾讯“回响中国——2022年度科技创新影响力品牌”

2023年 腾讯“回响中国——2023年度行业标杆教育集团”

招聘对象

23-24届毕业生,统招本科及以上,专业不限

招聘岗位

所有岗位每年4+2次涨薪机会

国际学科教师首年30W-35W

【年级学科】中小学|数学

【任职资格】

1. 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

2. 英语听说读写优秀,可作为工作语言,可进行全英文授课,有海外相关背景者优先;

3. 热爱教育行业,自驱力强,坚韧进取,踏实肯干,学习及沟通能力优秀;

4. 定向香港分校,粤语沟通表达流畅者优先。

新田成长计划首年12W-18W

A.素养教师【年级学科中小学|信息学

B.教师管培生年级学科中小学|数学/物理/化学/英语

【岗位职责】

1. 负责线下课程讲授,与班级学生家长沟通,跟踪学习情况,提供答疑服务;

2. 定岗后,按不同专业方向,负责相关部门工作:

ü 学科运营:学科活动运营,线上线下渠道运营,运营活动策划及执行等;

ü 教学研究:产品体系设计,教学课程内容研发,讲义及配套教案编写等;

ü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规划,师资队伍管理培训,教学活动策划及执行等。

【任职资格】

1. 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

2. 热爱教育行业,自驱力强,坚韧进取;

3. 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优秀,可塑性强。

工作地点

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中国香港/新加坡

福利待遇

实习福利:实习住宿补贴、实习交通补助;

基础福利:五险一金、带薪年假、年度体检、年度旅游、团建基金;

暖心福利:购书补贴、交通补贴、健身补贴、电脑补贴、无息借款;

关怀福利:节日福利、门诊意外险、婚庆礼金、生育津贴

家属福利:子女入学优惠、亲属体检、年会福利

成长福利:现金奖励、车/房奖励、留学、创业基金

人才发展计划

新田计划:培养优秀后备人才,面对新员工提供的职业化素养提升培训;

青田计划:培养骨干业务人才,面对员工层提供的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中田计划:培养杰出管理人才,面对管理层提供的领导力提升培训;

老田计划:培养行业领军人才,面对高管层提供的全球视野拓展培训

 应聘流程

简历投递 → 试讲/面谈 → 新田计划特训营 → 校长终面 → Offer

简历投递

邮箱:ftzhaopin@fangtian.me

网申:job.fangtian.me

联系我们

更多招聘信息/宣讲会动态请关注

方田教育校园招聘QQ交流群(群号及二维码):883161152

走进方田

【教学特色】

自有老师/自研教材/小班分层教学/家长旁听/随时退费

【方田愿景: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比心计划:给家庭条件有困难的同学减免学费;

手拉手计划:给贫困地区学员提供学费和生活费;

映山红行动:给物资短缺的学校捐赠图书及音体美用品等提高学校硬件设施。

【方田使命:用科技改变学习】

通过研发交互式课件、方田π课堂教学系统,将生涩难懂的书面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演示过程,通过双向互动,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跟踪学员听课、做题情况,对学员进行学情的智能分析,实现个性化作业的精准推送,避免题海战术,大幅提升学习效率。



关闭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2519号 电话:0431-88502606 传真:0431-88502606 邮箱:cer@jlu.edu.cn

Copyright © 1996-2020 |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