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美丽中国”“乡村振兴”政策号召,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引导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阳光“童”行支教队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在支教过程中开展推广普通话系列课程,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升综合能力,奠定语言基础。
【授课团队基本情况】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阳光“童”行支教队共有1名指导教师、15名成员,支教地点为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黄德镇第二小学,学校在校学生主要为河南籍。支教队全体成员热爱祖国,遵守宪法、法律,具有良好品行,同时热心公益事业,关心乡村建设发展,身体健康,组织纪律性强,能够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普通话。支教队16人中11人为河南籍学生,3人为中共党员,5人为入党积极分子,具备面向河南乡村青少年推广普通话的政治素养和基本执教能力。
趣味问卷:当地学生情况调研
河南方言在河南大部及周围部分地区广泛使用,拥有约1.06亿的使用人口,方言中包含许多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词汇。新乡方言是一种具有独特特点和历史渊源的方言,融合了河南话和山西话的元素,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居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等基本情况,支教队提前设计了一份趣味问卷,面向40名黄德镇二小学生进行发放回收。问卷问题涉及学生的普通话使用频率、学习难度、在学校与家庭的语言环境等。
基础调研结果:
· 在学校使用普通话的情况:34位同学喜欢用普通话交流,6位使用方言。
· 普通话学习难度:36人觉得非常简单,4人觉得简单。
· 普通话使用频率:总是使用的有6人,经常使用的有10人,正常使用的有20人,偶尔和极少使用的各有2人。
· 是否有普通话课程:40人表示学校有普通话课程。
· 认为普通话对未来发展有帮助:37人认为普通话对未来有帮助,3人认为普通话对未来无帮助
· 家庭语言环境:4人用普通话,36人用方言。
推普课程: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语言的进步,正是思想的进步。”
--鲁迅
支教过程中团队全程使用普通话进行授课,专题开设普通话历史课、书法课、普通话学习课等推普课程。普通话历史课上,支教团成员从普通话的起源介绍到现代的发展历程,通过故事和图片,帮助同学们理解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书法课上,队员们介绍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让同学们体会到汉字的历史与文化,指导同学们练习书写规范汉字,提高书写能力。
普通话学习课堂上,支教队成员们进行了普通话的教学。通过“老师教一句,同学们读一句”的教学方式,学生们逐渐克服了方言习惯带来的发音问题,发音越来越标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支教队还向同学们推荐了多种优质的普通话学习资源,例如可以提供例句、发音和生词卡功能的Pleco词典应用程序;由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开设的,涵盖从初学者到高级学习者各个水平的中文课程。这些学习资源包括手机应用和在线课程,使同学们可以在课外时间继续学习普通话。
日常互动:寓教于乐健康成长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雨果
为了让小朋友们在趣味中学习普通话,支教队开设了“美文诵读”和“国旗下演讲”等活动,同时设计了“方言大比拼”和“顺口溜大比赛”两个游戏,带领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习。
方言大比拼:游戏中,非河南籍的支教队成员和同学们用自己的家乡话进行对话,再用普通话翻译,直观地让大家感受到普通话在沟通中的便利性。
顺口溜大比赛:通过顺口溜比拼谁的普通话说得又快又好。在比赛中,李晴晴同学在顺口溜大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她说:“通过这个比赛,我觉得普通话真的很有趣,我会继续努力学习!”
经过课程学习和日常互动,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在发音和流利度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学生们对普通话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在课后与家长们的交流中,发现家长们也开始逐步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并表示会在家中多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
助力振兴: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语言社会化是全部社会化的前提。”
乡村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面临着传承断层、后继乏人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地理位置偏远的乡村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和平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举步维艰。
在支教课余时间里,支教团通过走访当地的农民,了解到了当地柳编和笆斗的制作工艺,以及乡村企业金银花种植制作工艺。在调研交流过程中,农民们大多使用河南话对乡村文化进行介绍。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语言沟通能力,促进乡村文化的对外传播,吸引更多的关注与资源,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支教队使用普通话对相关的文化内容进行了总结和编辑,并形成了推文和小视频,通过普通话进行乡村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在支教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仅教授普通话标准字,更将语言视为心灵的纽带,连接起同学们的梦想与未来。每一个微小的努力,都可能推动一点进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更多孩子通过语言的桥梁,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撰稿人:张稚涵
校对人:张利果
摄影:王世融
剪辑:张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