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642015)实验教学大纲
01.教学单位名称:环境与资源学院
02.实验中心名称:水利工程与地下水实验教学中心
03.课程名称:水力学
04.课程代码:642015
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06.课程性质:必修
07.课程学时:64学时,其中含实验10学时
08.课程学分:4
09.面向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0.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
教学任务:
《水力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科,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必选的学科基础课。实验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通过静水压强实验、能量方程实验、雷诺实验、沿程与局部阻力系数测定实验、动量方程实验、水面曲线实验等,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理解。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在实习指导书和在教师指导下,对照理论教学内容,完成基本实验内容;
(2)利用理论知识,理解实验装置原理及基本实验功能,加强学生对水力基本实验的动手能力;
(3)对实验中的现象给出合理解释,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实验规律进行基本的总结,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培养学生一定水力学实验动手能力。
11.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
(1)验证静水力学基本方程,理解等压面的概念;
(2)验证伯努利能量方程,观察毕托管和文丘里流量计的应用,分析总水头线及测压管水头线沿程变化及位能、压能、动能、能量损失之间的转化关系;
(3)掌握临界雷诺数的测定方法,观察层流、紊流现象及其转化;
(4)掌握沿程阻力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测定方法,分析其规律及影响因素;
(5)验证动量方程;
(6)通过闸板和底坡的联合调节,观察12种水面曲线,加深理论的理解。
12.开设实验项目
开设实验项目一览表
实验项目编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类型
|
实验性质
|
实验
学时
|
每组人数
|
首次开出年月
|
64201501
|
静水压强实验
|
验证
|
必做
|
1学时
|
5人
|
197809
|
64201502
|
能量方程实验
|
验证
|
必做
|
2学时
|
5人
|
197809
|
64201503
|
雷诺实验
|
验证
|
必做
|
1学时
|
5人
|
197809
|
64201504
|
沿程与局部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
验证
|
必做
|
2学时
|
5人
|
199009
|
64201505
|
动量方程实验
|
验证
|
必做
|
2学时
|
5人
|
201209
|
64201506
|
水面曲线实验
|
验证
|
必做
|
2学时
|
5人
|
201209
|
13.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或主要参考资料
(1)贺五洲等,水力学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9
(2)张志昌,水力学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9
(3)毛根海等,应用流体力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5.
14.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要求:掌握实验内容,会应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考核方式:实验操作规范、提交实验报告、分析总结实验问题。综合评定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
(1)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完整准确。(30%)
(2)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全面,书写规范。(50%)
(3)思考题回答与分析准确。(20%)
15.执笔人
鲍新华 副教授
16.制定日期
20141015
17.审核人
杜新强 副教授
18.审核日期
20141020
19.学院审定程序说明
由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制定,系主任审核;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核批准。
20.学院审定日期
20141024
水力学实验 (642015)实验项目卡1
1
|
课程名称
|
水力学
|
2
|
课程编号
|
642015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静水压强实验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1501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5
|
7
|
计划学时数
|
1
|
8
|
实验性质
|
必做
|
9
|
实验目的
|
1. 验证静水力学基本方程 。
2. 加深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及测压管水头的概念。
3. 观察真空现象,加深对真空压强和真空度的理解。
|
10
|
实验内容
|
1. 熟悉实验仪器结构,了解各测压管的连接关系。
2. 通过容器内压强大于、等于、小于大气压的调整,观察测量各测压管读数,验证静水力学基本方程。
3. 讨论及设计测量油密度的方法。
|
11
|
实验原理
|
静水力学基本方程 。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静水压强仪
|
15
|
实验套数
|
6套
|
16
|
开出时间
|
197809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水利工程与地下水实验教学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
21
|
实验地名称
|
水力学实验室
|
22
|
实验地编号
|
李四光128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自来水、洗耳球、硅胶管、实验报告纸
|
24
|
一次性材料
|
20元
|
25
|
面向专业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鲍新华 孙晓庆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王福刚
|
水力学实验 (642015)实验项目卡2
1
|
课程名称
|
水力学
|
2
|
课程编号
|
642015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能量方程实验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1502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5
|
7
|
计划学时数
|
2
|
8
|
实验性质
|
必做
|
9
|
实验目的
|
1. 观察恒定流条件下,通过管道水流的位能、压能、动能的转化规律,加深理解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几何意义。
2. 了解毕托管、文丘里流量计的使用。
3. 熟悉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的绘制方法。
|
10
|
实验内容
|
1. 熟悉实验仪器结构,了解各测压管的连接关系。
2. 通过2-3组不同流量下各测压管读数,验证水流运动下的能量方程。
3. 讨论毕托管、文丘里流量计的使用,讨论沿流程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
|
11
|
实验原理
|
实验基于能量方程 ,沿水流运动方向,总能量是降低的。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能量方程仪
|
15
|
实验套数
|
6套
|
16
|
开出时间
|
197809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水利工程与地下水实验教学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
21
|
实验地名称
|
水力学实验室
|
22
|
实验地编号
|
李四光128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自来水、洗耳球、实验报告纸
|
24
|
一次性材料
|
20元
|
25
|
面向专业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鲍新华 孙晓庆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王福刚
|
水力学实验 (642015)实验项目卡3
1
|
课程名称
|
水力学
|
2
|
课程编号
|
642015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雷诺实验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1503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5
|
7
|
计划学时数
|
1
|
8
|
实验性质
|
必做
|
9
|
实验目的
|
1. 观察层流和紊流流动现象及断面流速分布情况。
2. 掌握临界雷诺数测定方法。
|
10
|
实验内容
|
1. 熟悉实验仪器结构。
2. 通过流量控制,观察层流和紊流现象及其转化,观察层流流速断面分布情况。
3. 测定临界雷诺数。
|
11
|
实验原理
|
水流运动有层流和紊流二种型态,在运动水流中加入指示剂,可以观察其型态。其型态转化取决于无量纲的雷诺数。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雷诺实验仪
|
15
|
实验套数
|
6套
|
16
|
开出时间
|
197809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水利工程与地下水实验教学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
21
|
实验地名称
|
水力学实验室
|
22
|
实验地编号
|
李四光128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自来水、洗耳球、指示剂、温度计、实验报告纸
|
24
|
一次性材料
|
30元
|
25
|
面向专业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鲍新华 孙晓庆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王福刚
|
水力学实验 (642015)实验项目卡4
1
|
课程名称
|
水力学
|
2
|
课程编号
|
642015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沿程与局部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1504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5
|
7
|
计划学时数
|
2
|
8
|
实验性质
|
必做
|
9
|
实验目的
|
1. 掌握沿程与局部阻力系数测定方法。
2. 分析沿程与局部水头损失影响因素。
|
10
|
实验内容
|
1. 熟悉实验仪器结构。
2. 测定沿程与局部阻力系数,分析沿程与局部水头损失影响因素。
|
11
|
实验原理
|
沿程水头损失公式,局部水头损失,可通过设计的管路测定计算和 。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沿程阻力系数仪,局部阻力系数仪
|
15
|
实验套数
|
6套
|
16
|
开出时间
|
199009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水利工程与地下水实验教学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
21
|
实验地名称
|
水力学实验室
|
22
|
实验地编号
|
李四光128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自来水、洗耳球、实验报告纸
|
24
|
一次性材料
|
20元
|
25
|
面向专业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鲍新华 孙晓庆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王福刚
|
水力学实验 (642015)实验项目卡5
1
|
课程名称
|
水力学
|
2
|
课程编号
|
642015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动量方程实验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1505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5
|
7
|
计划学时数
|
2
|
8
|
实验性质
|
必做
|
9
|
实验目的
|
1. 通过测定射流对平板的冲击力,验证动量方程。
2. 了解利用天平称量力的方法。
|
10
|
实验内容
|
1. 熟悉实验仪器结构。
2. 测定射流对平板的冲击力,验证动量方程。
|
11
|
实验原理
|
根据动量方程可推出射流对平板的冲击力为 。而冲击力的大小可通过天平称量,从而可分析验证动量方程。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动量方程仪
|
15
|
实验套数
|
6套
|
16
|
开出时间
|
201209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水利工程与地下水实验教学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
21
|
实验地名称
|
水力学实验室
|
22
|
实验地编号
|
李四光128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自来水、实验报告纸
|
24
|
一次性材料
|
20元
|
25
|
面向专业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鲍新华 孙晓庆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王福刚
|
水力学实验 (642015)实验项目卡6
1
|
课程名称
|
水力学
|
2
|
课程编号
|
642015
|
3
|
实验项目名称
|
水面曲线实验
|
4
|
实验项目编号
|
64201506
|
5
|
网络实验
|
0
|
6
|
每组人数
|
5
|
7
|
计划学时数
|
2
|
8
|
实验性质
|
必做
|
9
|
实验目的
|
1. 演示不同底坡情况下,矩形明渠中各种水面曲线。
2. 加深对12种水面曲线的感性认识。
|
10
|
实验内容
|
1. 熟悉实验仪器结构。
2. 通过不同底坡调整和闸板控制,演示矩形明渠中12种水面曲线。
|
11
|
实验原理
|
根据水面曲线分析公式,可分析在不同底坡情况下共存在12种水面曲线,这些曲线通过实验可以一一验证。
|
12
|
实验类型
|
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5.研究性□。
|
13
|
实验者层次
|
本科生
|
14
|
实验仪器设备
|
水面曲线仪
|
15
|
实验套数
|
4套
|
16
|
开出时间
|
201209
|
17
|
教学单位名称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18
|
教学单位编号
|
64
|
19
|
实验单位名称
|
水利工程与地下水实验教学中心
|
20
|
实验中心编号
|
|
21
|
实验地名称
|
水力学实验室
|
22
|
实验地编号
|
李四光128
|
23
|
一次性材料品名
|
自来水、实验报告纸
|
24
|
一次性材料
|
20元
|
25
|
面向专业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26
|
实验项目卡制定人
|
鲍新华 孙晓庆
|
27
|
实验项目卡审核人
|
王福刚
|